网站栏目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LOL英雄联盟官网,sougou百科>学校新闻>正文
西藏阿里青年骨干教师来陕第二期研修班结业典礼暨欢送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18-07-04    作者:     浏览次数:

7月2日,西藏阿里青年骨干教师来陕第二期研修班结业典礼暨欢送会在我校长安校区隆重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西藏阿里地区教工委副书记、教育局(体育局)党委书记格桑,西藏阿里地区教育局(体育局)副局长王斌,我校校长邵必林、党委副书记朱选朝、副校长刘宏佺,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罗侃淳,西安市第一保育院等5所基地学校领导出席欢送会,赴陕参训的西藏阿里青年骨干教师和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培训部全体教师共40余人参加了结业典礼。朱选朝副书记主持欢送会。

 

西藏阿里青年骨干教师来陕第二期研修班结业典礼暨欢送会会场

王海波副厅长代表陕西省教育厅对西藏阿里地区教育部门领导来陕看望学员、考察基地、协商阿里青年骨干教师来陕研修项目表示欢迎;对第二期来陕研修的西藏阿里地区教师学有所获表示祝贺;对我校和跟岗研修培训基地表示感谢。他指出,西藏阿里青年骨干教师赴陕研修项目是我省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对推进西藏的跨越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和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他进一步总结了本次培训工作在团结协作、学习交流、培训选题、导师指导、培训效果等方面的特色和亮点,希望参训学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西部,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阿里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校长邵必林在欢送会上讲话

党委副书记朱选朝主持会议

邵必林校长代表承办单位首先对省教育厅、阿里教育局和基地学校一年来的指导、支持和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项目能顺利实施,得益于各方的鼎力支持与协同推进。我校高度重视教育援藏事业,深刻认识西藏阿里教师培训项目在学校乃至我省培训工作中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精心设计,周密部署,遴选基地,共同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训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最后,他希望参训学员不忘初心,始终怀揣振兴家乡教育的理想,切实把在陕学习的最新成果带回阿里,在西藏基础教育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更好地引领、示范和带动阿里乃至西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希望我校与阿里的合作能更上一个台阶,在前期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深化合作交流,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希望基地学校一如既往地支持研修项目,将培训项目打造成两地合作的知名品牌。

 

格桑书记代表阿里地区教体局对陕西省委省政府从项目、资金、干部人才等方面对阿里教育事业的全力支持和热情关心表示感谢。他说,通过两期赴陕研修培训,让他深刻感受到“藏汉一家亲,陕阿亲上亲”的浓浓暖意,极大地促进了陕阿人民的交流交往交融;感受到省教育厅、我校和基地学校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实施各项研修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研修成效。他希望参训学员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起陕阿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将在陕学习成果运用到阿里教育追赶同步发展的实践之中。

 

我校教师培训部主任梁朝阳向与会领导汇报了阿里学员来陕培训情况。

 

西安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刘玲代表基地学校在会上发言,回顾了两年来项目实施情况以及与阿里老师们结下的深厚情意,祝愿两地的教育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阿里革吉县中学教师袁红梅代表参训学员简要汇报了赴陕跟岗研修情况,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平台,开拓和筑牢阿里与我校间的友好交往;以学习培训为动力,力争为阿里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师生一起观看了阿里学员培训纪录短片,一同回顾了大家在陕一年来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随后,阿里学员集体向省教育厅和我校领导、老师们庄重地敬献了哈达。省教育厅领导和我校领导向阿里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赠送了我校的校徽和校牌。

 

我省为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2016年起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组织开展教育援藏项目。2016年8月第一批20名西藏阿里青年骨干教师来陕研修,返岗后在工作中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阿里教育教学水平。2017年10月第二批19名臧汉两地青年骨干教师来陕继续开展为期一年的培训研修工作。参训学员深入扎根基地学校,全程参与跟岗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包括学科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班级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课程研发、教学评价、家校沟通、课题研究等活动。在跟岗培训期间,由我校组织在各基地校开展集中研讨交流、专家下校诊断、学员研学、优质课程展示等研修活动。通过研修培训,阿里青年教师开阔了视野,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与我校和基地学校之间结下深厚感情,为陕藏两地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促进了两地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供稿:教师培训部   撰稿及审核:田彩萍)